栏目导航

图片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图片新闻
第三期“微生物学前沿和进展”论坛在室召开
发布时间:2015年10月29日     点击次数::

20151014日和16日,第三期“微生物学前沿和进展”论坛在28365356B103举行。应我室孙明教授、何正国教授和王革娇教授邀请,本期共有三位中科院重量级学者作为主讲人参与了本次论坛,他们分别是中科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王成树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刘双江研究员、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许玫英研究员。

王成树研究员的报告在周三上午举行。王老师做了题为“真菌-昆虫互作的组学特征与代谢机理”。他首先简单介绍了杀昆虫真菌和其应用的背景,接着结合自身团队的工作逐步深入向大家说明如何通过组学方法寻找有价值的信息来揭示昆虫与真菌互作过程中的机理。王成树研究员反复强调,组学研究是工具,数据本身是没有价值的,要透过数据传递出的信息来挖掘出新的想法,揭示科学问题才是关键。报告后,在场的师生对微生物与宿主互作的方向表现出很大的兴趣,与王老师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刘双江和许玫英两位研究员在周五上午为我院师生做了报告。刘双江研究员作了题为“微生物对芳香化合物的趋化的报告以形象的比喻开头,阐述了细菌的趋化现象及其原理,介绍了一株有机物降解细菌Commomonas sp. CNB-1对芳香化合物及小分子物质的趋化现象及其机理,通过对基因组中19个与趋化相关的基因MCP进行逐个敲除、回补、检测表型,找到一个特异性趋化一种小分子的MCP,并发现该菌对芳香化合物的趋化依赖于芳香化合物的分解代谢。 

许玫英研究员的报告主题是微生物厌氧呼吸与污染治理。报告中,许玫英研究员从环境污染大背景谈起,重点阐述了黑臭河道的沉积物污染及其治理,介绍了他们的研究团队在河道污染治理方面的工作。他们通过模拟试验发现投放硝酸盐对复合沉积物的净化及抑制河涌臭气有良好的效果,硝酸盐的投放显著改变了沉积物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促进了碳、氮、硫等元素的循环,并从中富集分离到很多具有生物修复潜力的细菌资源。两个报告为我们展示了环境微生物学在实验室研究和实际应用中的不同研究理念和研究方法。

在报告结束后的互动环节刘双江研究员和许玫英研究员与台下师生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对老师和同学们的疑问一一作答师生均表示报告内容很精彩,生动有趣,尤其使学生们受益匪浅。

  报告人简介

  王成树简介:现任中国科学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2012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要从事真菌生物学及昆虫病理学研究。于Nature BiotechnologyPNASPLoS Genetics等期刊发表SCI论文70余篇。

  刘双江,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所长,“百人计划”研究员,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主要从事芳烃代谢和污染环境的微生物治理研究,在Appl Environ Microbiol, J Bacteriol, Environ Microbiol, J Biol Chem等杂志发表SCI论文140多篇,担任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Archives of Microbiology的执行编辑。

  许玫英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和首批“广东特支计划”创新领军人才获得者,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一直致力于微生物治理环境污染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工作,曾获得国家环保部环境保护科学技术一等奖。

关闭窗口
CopyRight?2001-2010   版权所有:华中农业大学28365356
地址:中国·湖北·武汉 南湖狮子山街一号 邮编:430070   电话:+86-27-87280670  Fax:+86-27-87280670
技术支持:现代教育技术中心